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 简章详情 咨询报名
婚姻与家庭咨询
查看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
查看简章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养育心理学
查看简章
犯罪心理与行为矫治
查看简章
管理心理学
查看简章
营销与消费心理学
查看简章
师资团队
赵辉
赵辉
赵辉,女,博士,1986年7月出生,河北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讲师。研究领域:成瘾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神经心理机制、暴力犯的风险评估与矫正、贪腐心理机制联系方式:zhaohui0002005@126.com 教育背景:2005.9-2009.6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理学学士学位2010.9-2013.6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教育学硕士学位2013.9-2017.6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法学博士学位 海外经历:2015.3-2015.9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James Blair实验室联合培养2015.9-2016.3 马里兰大学Edward Bernat实验室联合培养 职业经历:2019年7月起至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任教。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任博士后研究人员。 社会活动:2015.6至今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药物滥用与犯罪心理学分会秘书长2017.5至今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司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论文:Zhao, H., Yang, B., Zhu, Q., Zhang, G., Xiao, Y., & Guo, X., et al. (2017). Eye movement evidenc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substance-related cues in heroin dependents o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 Substance Use & Misuse, 52(4), 527-534.White, S. F., Zhao, H., Leong, K. K., Smetana, J. G., Nucci, L. P., & Blair, R. J. R.. (2017).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ventional and harm/welfare-based moral decision-making.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7(6), 1114-1128.Song, P., Zhang, Z., Wang, B., David, N., Zhao, H., & Wang, Q., et al. (2018). The influence of trait empathy on reactive aggression: an ERP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133, 102-110.赵辉, 刘笑, 刘宇平, 王豆豆, 张振, 肖玉琴, 等. (2019). 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特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3(3), 214-219.赵辉, Stephen Wong, 张振, 姜玲, 隋丽娜, 刘笑, 等. (2018). 暴力风险量表成人版在暴力犯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4), 652-656.赵辉, 杨波, 朱千, 张光群, 肖玉琴, 郭笑, 等. (2016). 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5), 795-799.赵辉, 杨波, 张卓. (2015). 物质使用障碍者的注意偏向.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4(4), 308-312.赵辉, 杨波, 张卓. (2014). 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严重程度与冲动性、非理性信念以及渴求度的相关研究.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4), 191-194.赵辉, 张卓, 杨波. (201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冲动性和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分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7(4), 225-228.肖玉琴, 赵辉, 文凤, 路浩, 刘英斌, 杨波. (2019). 认知行为团体矫正对未成年犯暴力风险水平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1), 201-205.宋平, 赵辉, 张卓, 杨波. (2018). 品行障碍的脑成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6), 1074-1080.肖玉琴, 张卓, 赵辉, 杨波. (2017). 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未成年暴力犯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11), 1715-1720.张卓, 赵辉, 杨波, 杨渝川.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物质使用障碍的共病与治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8(6), 338-345. 书目出版与参编情况:出版书目:杨波, 张卓, 戴建海, 赵辉. (2015). 毒品成瘾与心理康复.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参编书目:张苏军. (2016). 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实践探索. 北京: 法律出版社.参编书目:杨波. (2015). 犯罪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书目:杨波, 张卓. (2012). 犯罪心理学. 北京: 开明出版社. 科研项目:2018年-201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造成贪腐的心理机制实证研究》,主持;2015年-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校级博士论文培育资助项目《循证矫正框架下暴力犯的脑功能成像证据》,主持;2014年-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校级创新项目《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及其临床启示》,主持;2013年-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校级创新项目《成人精神病态暴力犯对威胁性面孔信息的感受性和注意加工机制》,主持;2018年-2019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循证矫正策略推荐技术与装备研究》,参与;2017年-2019年,司法部重大课题《重新犯罪问题调查》,参与;2015年-201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工具与矫正项目开发》,参与;2015年-2018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人暴力犯心理矫正方案的建构与评估》,参与;2013年-2016年,司法部横向课题项目《暴力犯循证矫正项目研发》,参与;2010年-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下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矫治与评估》,参与;2010年-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神经心理机制》,参与。
徐新燕
徐新燕
徐新燕,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教育背景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天普大学LLM 研究领域英语教学、法律英语、法律翻译、美国法 讲授课程法律英语、英美法律制度(双语)、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 海外经历2002-2003学年美国天普大学学习2004年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8月英国带领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暑期牛津大学访学 社会兼职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会员 荣誉奖励2012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精品教材----研究生英语系列《法律英语》(编者),2006年北京市精品教材。2012年 参与的“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法学实验班英语教学模式”获得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代表成果教材:21世纪立体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法律英语听说教程》(编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世纪立体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法律英语读写教程》(编者),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法律英语》(编者),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研究生英语教程《法律英语》(第三版)(编者),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0。研究生英语教程《基础英语》(编者),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6。《涉外法律英语》(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论文“公共标识翻译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3年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Legal English Vocabulary”, China Legal Science,2011 译文Connotation, Evalu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Case Method in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China Legal Science,2011-1,2011,1,31 Review of Legislative Techniques of China’s System of the Object of Usufruct, China Legal Science,2011-2, 2011,1,31 Study on the Validity of Forum Shopping Agreements: Using Hague Convention on Choice of Court, China Legal Science, 2011-3, 2011,1,31 Selection of Route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Legal Services Industr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ATS, China Legal Science, 2012-1,2011,12,20 代表项目2005 多媒体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校级教改项目 参与人 2008 硕士研究生全新课程设置探究 北京市项目 主要参与人 2009 本科生与硕士生英语教学衔接课程设置探究 校级教改项目 参与人 2009 法学实验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校级教改项目 参与人 2009 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校级教改项目 主要参与人 2010 研究生学位课英语课程重点建设项目 校级教改项目 主持人 2010 外教社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学术综合英语网络课件素材编写项目 横向项目 主持人 2011 深化研究生外语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国际竞争力 校级教改项目 主要参与人 2011 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市项目 参与人 2013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践为例 校级教改项目 参与人
张卓
张卓
张卓,社会学院 副教授1980年2月出生开设课程:生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专业英语、暴力犯罪的心理学基础 教育背景:1997.9-2002.6:北京大学医学部 公共卫生 学士2002.9-2004.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基础心理学 硕士2004.1-2008.1:香港理工大学 康复科学 博士2015.9-2016.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精神卫生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代表性论文:1. Wang, Q., Liu, Z., Bernat, E. M., Vivino, A. A., Liang, Z., Bai, S., Liu, C., Yang, B.* & Zhang, Z*. (2021). Pretending to Be Better Than They Are? Emotional Manipulation in Imprisoned Fraudster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413.2. Wang, Q., Zhang, Z., Song, P., Liu, Z., Zhang, Q., Vivino, A. A., ... & Hu, P. (2021). Factor structure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short form of managing the emotions of others (MEOS-SF) scale in the Chinese sample. PloS one, 16(4), e0249774.3. 赵辉, 曾伟,郭高高,冯运英,周颖乐,孙楚然, 杨波, & 张卓*. (2021). 职务犯罪人腐败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9(1), 39-45. 4. Parsley, I., Zhang, Z., Hausmann, M., Lerdahl, A., Vaughan, B., Edwards, R., & Hwang, S*. (2020). Effectiveness of Stimulant Medications on Disruptive Behavior and Mood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and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scientific journal of the Kor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18(3), 402-411.5. 王强龙, 隋丽娜, 胡平, 张卓*, 杨波*. (2019). 暴力犯罪者在人际合作任务中的行为特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3(12), 912-917.6. 赵辉, 刘笑, 刘宇平, 王豆豆, 张振, 肖玉琴, 宋平,张卓*,杨波*. (2019). 冲动性暴力犯罪人员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能力的特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3(03), 61-66.7. 赵辉, Stephen Wong, 张振, 姜玲, 隋丽娜, 刘笑, 殷海博, 肖玉琴, 宋平, 张卓*, 杨波* (2018) 暴力风险量表成人版在暴力犯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4): 652-656, 679.8. 王强龙, 黄秀, 杨波, 张卓* (2018) 不同情境任务下精神病态特质罪犯的决策特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2(7): 594-600.9. 殷海博, 张峰, 李丽中, 苏贵生, 史庆国, 贾志刚, 王立勋, 杨波, 张卓* (2018) 长治地区261例甲卡西酮药物滥用调查. 医药导报, 37(6): 776-779.10. 赵梦雪, 杨波, 陈奕帆, & 张卓*. (2017). 暴力风险评估工具HCR-20量表的发展与应用. 犯罪与改造研究 12: 55-61.11. Zhang, Z., Wang, Q., Liu, X., Song, P., & Yang, B. (2017).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between Impulsive and Premeditated Aggression in Juvenile Inmates. [Original Research].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1(373). doi: 10.3389/fnhum.2017.0037312. Zhao, H., Yang, B., Zhu, Q., Zhang, G., Xiao, Y., Guo, X., Huang, X., Zhang, Z*. (2017). Eye Movement Evidenc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Substance-Related Cues in Heroin Dependents o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rapy. Substance Use & Misuse, 52(4), 527-534. doi: 10.1080/10826084.2016.126496713. 刘笑, 张峰, 赵刚, 陈永生, 杨波, 张卓*. (2017) 诈骗犯、暴力犯的黑暗三人格与创造力及标新立异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5(8), 1183-1186.14. 张乐雅, 肖玉琴, 杨波*, 张卓*. (2017). 辩证行为疗法在罪犯矫正领域的应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 192-196.15. 赵辉, 杨波, 朱千, 张光群, 肖玉琴, 郭笑, 黄秀, 张卓*. (2016). 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5), 795-799.16. 张卓, 王强龙, 黄秀, & 杨波. (2016). 精神病态暴力犯执行功能的缺陷. 心理与行为研究, 14(2), 256-263.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7. 赵辉, 杨波, & 张卓*. (2015). 物质使用障碍者的注意偏向.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4), 308-312.18. 肖玉琴, 张卓, 宋平, & 杨波. (2014). 冷酷无情特质:一种易于暴力犯罪的人格倾向. 心理科学进展, 22(9), 1456-1466.19. 张卓, 赵辉, 杨波, & 杨渝川. (2012).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物质使用障碍的共病与治疗.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8(6), 338-345.20. 王绍坤, 杨波, & 张卓. (2012). 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心理科学进展, 20(2), 102-110.21. 陈曦, 慕凤丽, 郑璇玉, & 张卓. 宽容还是责难:山寨产品的中国命运. 法制日报 2012 .1.4.22. 赵辉, 张卓, & 杨波. (201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冲动性和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分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7(4), 225-228.23. Zhang Z, Liu CH, Yu YQ, Fujimoto K, Chan YS, He J. (2008) Corticofugal projection inhibits the auditory thalamus through the 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J Neurophysiol 99(6): 2938-2945.24. Zhang Z, Yu YQ, Liu CH, Chan YS, He J. (2008) Frequency tuning and firing pattern properties of auditory thalamic neurons: an in-vivo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from the guinea pig. Neuroscience 151(1): 293–302.25. Zhang Z, Chan YS, He J. (2004/2005) Thalamocortical and corticothalamic interaction in the auditory system. Neuroembryology and Aging 3:239-248. 已发表著作:1. 张卓 中国暴力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张卓 攻击与暴力犯罪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2014年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 杨波,张卓. 犯罪心理学 2012年 开明出版社4. 杨波,戴建海,张卓,赵辉 毒品成瘾与心理康复 2015年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 张苏军, 杨波, 陈志海, 满昌普, 张卓 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任城监狱的暴力犯矫正为例 2016年 法律出版社6. Ma A., Zhang, Z. (2017)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of China. In: Trends in Legal Advocacy: Interviews with Prosecutors and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Across the Globe, Volume One (Interviews with Global Leaders in Policing, Courts, and Prisons) (Goodman-Delahunty J; Das Dk, eds). CRC Press. 主持项目: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攻击与暴力行为发生机制的虚拟仿真案例库建设 2021-2022年2.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 暴力犯罪被害人心理救助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9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7YJA190019)“青少年暴力犯的风险评估与心理矫正”(2017-2019)4.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SHB019)“成人暴力犯心理矫正方案的建构与评估”(2015-2017)5.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00-10815371)“诈骗犯说谎及决策的神经心理机制”(2015-2018)6.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 心理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2-2014)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10YJCXLX063)“强制隔离戒毒模式下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矫治与评估” (2011-2013)8. 江苏集萃脑机融合智能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神经反馈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压力应对辅助装备技术开发 (2022-2023)9. 上海播爱回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艺成长—徐汇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成长项目”(2019-2020) 参研项目: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 (司法专题任务) “服刑人员改造演化矫正技术与装备研究” (2018YFC0831000)(2018-202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085)“司法文明创新下的诈骗犯循证矫正体系建构”(2015-201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070921)“青少年暴力犯分类矫治的神经心理学依据”(2010-2012)4.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 “暴力犯循证矫正项目研发”(2013-2015)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JYB018)“青少年暴力犯风险评估工具与矫正项目开发”(2014-2016)
张清
张清
张清,外国语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话语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州律师(2002)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学士研究领域法律语言、法律话语、法律英语、法律翻译、法治文化、中美法律对比研究等讲授课程《法律语言学》《法律英语》《法律话语》《法律阅读、推理与写作》《法律、语言与文化》《美国合同法》等海外经历2015-2016年度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夏在美国亚特兰大Holland & Knight LLP律师事务所作访问律师2000-2001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区)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学术兼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专业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德国友好协会理事第三届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朝阳法院涉外审判智库专家北京市公衡律师事务所国际化专家顾问《语言与法律研究》专家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ESP研究》编审委员会专家《中国法学》英文版审读员荣誉奖励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21)2021“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全国决赛指导一等奖(2021)2019-2020学年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2021)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指导教师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2020)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究生优秀导师第22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北地区总决赛亚军指导教师(2019)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指导教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2018)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2015-2016)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A计划获得者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二等奖(2009,2018)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学奖(2004,2005,2006)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学特别奖(2007,2013)《地道英语写作教程》(上下册)荣获2013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以及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九届优秀教材、学术著作二等奖代表成果代表性著作与教材《英美法系裁判文书说理:以判例分析为重点》(著作),人民法院出版社,2022年7月版《法律修辞能动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Language and Culture(译著), Springer, Singapore,2021年出版《地道英语写作教程》(上册,第3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版《提高英语》第2册学生用书(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提高英语》第1册学生用书(总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学术思辨英语》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中国政法大学外语教育论丛第一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中国刑事法庭语言规范研究》(著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法学英语》(I & II)(第2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在华外国人常用法律知识读本》(译著,汉译英),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法律的语言》(译著,审校),法律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代表性论文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多维构建,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2年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新时代高校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载《中国政法大学外语教育论丛》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新时代加强法律语言建设的价值与路径,载《语言与法律研究》2022年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al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egal News in Comparative Legilinguistics, Volume 47/2021, 2021年11月从“雷人”抗疫标语探讨民众法治文化和法治思维建设,载《政法论坛》2021年第3期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载《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On Judge’s Trial Discourse in Chinese Courtroom from Goal-driven Perspective in Comparative Legilinguistics, vol. 38/2019, DOI: http://dx.doi.org/10.14746/cl.2019.38.3.疫情之下在线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载吴江梅、彭工、鞠方安主编《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版法律英语课程体系的内涵式发展与建设——以政法类院校法律英语专业为例,载《中国ESP研究》第19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6月法律话语: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载《外语教学》2019年第6期法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路径探究,载《语言与法律研究》2019年第1期新时代法律英语专业建设绉议,载《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5期从判决文书看中西法律思想,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以内容为依托的法律英语教学探究——以美国合同法为例,载《中国外语》2019年第2期中国古代判词与当代刑事判决书对比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3期Comparative Study on Legal Reasoning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riminal Judgments in China Legal Science 2018(4), The China Legal Science Journal Press, July 2018.中国法律法规英译名存在的问题研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反思——以《法学英语》教材为例,载《中国ESP研究》2016年第2期美国优步案例概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律适用》2016年第13期法律语言学科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以ESP教学理论与实践为鉴,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3辑中美刑事判决书判决理由的对比分析,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代表性项目主持2022年国社科一般项目“法官庭审话语的修辞能力研究”主持2021年教改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主持2021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政法类院校翻译硕士课程体系设置为例”主持2021年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人才测评课题研究项目“CATTI考试助力翻译人才培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效果研究”主持2021年研究生教改项目“课程思政融入涉外法治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主持2020年科研创新引导专项项目“新时代法律话语新发展研究”主持2020年研究生线上教学规律研究项目“高效交互型线上教学模式在法律语言学课程中的探索与研究”2019年国社科重大项目“美国国会涉华法案文本整理、翻译与研究(1979—2019)”子课题——美国国会涉华法案翻译与研究负责人主持2018年国社科项目中华学术外译《中西法律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英文版)主持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律修辞的能动性研究”主持2014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法治思维的法律修辞研究”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美刑事判决书比较研究”主持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司法语言的实证研究”其他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资助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指导教师(2021)研究生创新项目“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分析”指导教师(2019)博士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资助项目“美国判例说理研究”指导教师(2018)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律政留学”指导教师(2013)
于悦
于悦
于悦,男,博士,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讲师,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开设课程:社会心理学、越轨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组织行为学、心理电影欣赏。联系方式:yuypsy@163.com 教育背景:2006年-2010年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法学学士学位2012年-2015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育学硕士学位2015年-2018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成果:1. Yu, Y., Di, Wu., JM, Wang, Wang, Y. (2020). Dark personality, marital quality, and marital instability of Chinese couple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54, 109689.2. Yu, Y., Wu, Di., Zhang, J., & F, Ping. (2019). Lyrics only or lyrics with music?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yric conditions on prosocial-related outcomes. PsyCh journal, 8(1), 40-42.3. He, Qiong, Wang, Y., Xing, Y & Yu, Y(Corresponding author). (2018). Dark personality,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and marital stability of Chinese couple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34, 232-238.4. Yu, Y., Wang, Y., & Zhang, J. (2017).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bal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employees in China: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PsyCh journal, 6(3), 194-204.5. Li, X., Zhu, P., Yu, Y., Zhang, J., & Zhang, Z. (2017). The effect of reciprocity disposition on giving and repaying reciprocity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09, 201-206.6. Yu Y, Zhang J.(2016).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balance on job satisfactio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The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Yokohama.7. 于悦,王宇宸,贺琼,张建新. (2019).伴侣关系满意度与暗黑人格和沟通频率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2), 158-160.8. 于悦,贺琼,王宇宸,张建新. (2018).黑暗人格的性别差异及对关系满意度的跨性别一致性.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27(7).9. 于悦,郭昫澄,周明洁,贺琼,张建新. (2017).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水平的交叉滞后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31卷(10):820-822+824.10. 于悦,周明洁,郭昫澄,贺琼,张建新.(2016).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投入及满意度的影响:人格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4(03):504-508+513.11. 于悦,姜媛,方平,贺琼,张琨. (2014).音乐诱发情绪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心理与行为研究, 05:695-700.12. 张琨,方平,姜媛,于悦,欧阳恒磊. (2014).道德视野下的内疚.心理科学进展, 10:1628-1636.13. 钱国英,郭琪,李钰,于悦,蒋索. (2019).医护人员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医学与哲学, (2), 33-35.14. 钱国英,方平,胡笑羽,陈海贤,于悦. (2014).时间紧迫编码下注意对情绪记忆的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03:393-396. 科研项目:1. 2015-2017,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的建立,参与。2. 2015-2017,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大六人格因素对不同职业人群绩效的预测,参与。3. 2015-2016,院学部专项项目: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参与。4. 2020-2022,中国政法大学创新基金:二孩家庭下的父母养育及家庭幸福感研究,主持5. 2020-2022,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主持6. 2020-2022,中国政法大学思政课程建设-社会心理学,主持。
王国芳
王国芳
王国芳,女,博士,山东潍坊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心理学史,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开设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危机干预、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心理学新进展、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等联系方式:wangguofang@cupl.edu.cn; wangguofang1968@163.com 教育背景1987—199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4—1997,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97—2000,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 2000.12—2003.10,“中德精神分析师连续培训项目”,历经6次培训,获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工作经历1991年7月—1994年8月,山东省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任助教;1997年8月—2005年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任讲师、副教授;2005年10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2018.7—) 海外经历2010.9-2011.8,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交流访问 重要奖项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19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3-2014学年度中国政法大学“教学优秀奖”2009-2010学年度“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200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参与)200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社会兼职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朝阳区阳光矫治中心专家昌平区城北街道司法所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学术论文1. 弗洛伊德的心理玄学——对精神分析的普通心理学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7年第6期转载。2. 解释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9年第8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 11月全文摘录。3.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4期。4. 克莱因的儿童心理结构观述评,《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5. 试析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心理学探新》,2001年第3期。《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1期转载。6. 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7.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主体理论评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4期(10月)8. 克莱因与客体关系学派的建立与发展。《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5期No.5(Sum No.153),105-110.(核心)9. 同性恋的进化心理学理论模型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2期,p.262-270。第二作者(通讯作者,核心).10.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研究现状分析。王国芳。20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下),第117-126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1.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进展路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2012年1月25日。第114-119页。(核心)12.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问题行为实证研究, 201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成果选编(下),第145-15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作者)13. 现代诠释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解读。《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1期,第92-98页。(核心)《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3年第7期(2013年7月)全文转载,第103-108页。14. 父母服刑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载入第一届国际法律心理学大会论文集《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马皑主编,2013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作者)15. 西方女性心理学近十年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2013年第5期,volume36,No.5, p. 1237-1241。(核心)(第一作者)16. 精神病态的家庭风险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8期(2014年8月出版)。核心,第二作者。17. 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中文版测评大学生样本的效度和信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第28卷第11期,第875-879页。(核心)第一作者。18. 监狱警察角色压力和消极情绪调节期待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前摄应对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12期,第1095-1098页。(核心)第一作者。19. 公正世界信念的功能及其教育意义探析。 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7期,第61-68页。第一作者。20. Measuring generalised expectancies for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in China: The Chinese language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sca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9,Vol. 54, No. 2, 223-231, 第一作者. 学术著作1. 《拉冈》,合著,第一作者。台湾生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获奖:江苏省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0,10)2. 《人类心灵的故事》,合译,第二作者。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3. 《心理学通史》,杨鑫辉主编。参编《第四卷 外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约6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获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山东省优秀图书奖(2001),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2001)。)4. 《基因的力量―人是天生的还是造就的》,参译3章,约4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5. 《心理学通史》,叶浩生主编。参与3章,约6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6. 《心理学史导论》,郭本禹等译,参译2章,约10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7. 《新编心理学史》,杨鑫辉主编,参编2章,约5万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获奖:广东省优秀图书奖,2004)8. 《心理学大辞典·外国心理学史卷》,车文博主编,撰写5万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9. 《潜意识的意义》(下),42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10. 《中国人心态扫描》,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11. 《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克莱因和拜昂研究》,合著(第一作者),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12. 《杀死弗洛伊德:20世纪文化与精神分析的消亡》,译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13.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2版。叶浩生主编,参编1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14. 《后现代精神分析:拉康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5月。 课题1. 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基金:拉康的后现代精神分析研究,主持人。1997-1999。2.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基金项目: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第二负责人。1998---2000/12。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外心理学通史研究,参与。1996-2000。4.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新进展研究,第二负责人。2001.8-2004.10.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游戏疗法在我国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2002.12-2004.12。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其及对策研究”,(BBA050012),2005.9-2008.承担子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家庭成因及其干预对策”。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心态研究”,(06BSH042),2006.2-2008.10;承担子课题《社会稳定的基本形态与因素分析》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名称为“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003年12月立项。参加子课题“人文素质论”。9.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态度及犯罪危险性评估》,(09BeSH055)一般项目,主持人。2009-2014年。10. 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修订及试用。课题号:11ZFG18001; 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 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教育部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主持人,(2014.10-2016.10)。12. 人民调解化解基层矛盾冲突的机制与策略研究。资助经费8万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5SHB018)。主持人,2015年8月31日。13. 心理防御机制与拒供模型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2021, 经费182万。参与。14. 职务犯罪评估-分类-个案概念化矫正。横向课题,主持人,2018-2020,资助经费8万元。
苏桂梅
苏桂梅
苏桂梅,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主要讲授: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听说教程,学术英语以及商务英语等。为硕士生讲授研究生英语教程等基础英语教学的工作。其中也承担高校教师班、五部委以及MBA的英语教学工作。
片成男
片成男
片成男,男,朝鲜族,博士,1972年生,吉林省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法律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开设课程:心理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化间相互理解与心理学、供述心理学 教育背景:1989-1993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 本科1993-1996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硕士1998-2002 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文化学研究科 博士2013-2014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社会情报学部 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及编著:1、自白的心理学(译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2、证言的心理学:相信记忆、怀疑记忆(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3、日中法と心理学の課題と共同可能性(日文编著),北大路書房,2014年10月。 主要学术论文:1、关于小学生“所有”意识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中日幼儿“所有”关系的跨文化研究,《心理学报》,1999(2)。3、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4、零花钱的文化 — 关于培养正确的魔法使用(日文),《日本家政学会志》,2000(第51卷12月号)。5、关于围绕金钱的儿童生活世界的比较文化研究:济州岛的调查报告(日文),《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论集》, 2003(3)。6、从金钱的相互作用看儿童的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大阪调查(日文),《发达研究》,2004,18.7、Money and the Life World of Children in Korea:Examining the Phenomenon of Ogori (Treating) from Cultur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英文), Bulletin of MaebashiKyoai Gakuen College, 2005, No.5.8、从金钱的相互作用看儿童的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首尔调查(日文);《发达研究》,2005,19.9、不同文化理解中的多声性方法:以如何看待孩子们的请客现象为中心(日文),《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论集》,2006,No.6。10、Understanding Children’s Cognition aboutPocket Money from Mutual-subjectivity Perspective, Memoirs of Osaka KyoikuUniversity, Vol.55 No.1, 2006.911、中国的法制心理学研究现状(日文),《法与心理(Japanese Journal of Lawand Psychology)》,Vol.8 No.1, 2009.12、从金钱的文化媒介机能探讨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日文),《发达心里学研究》,第20卷,第4号,2009年13、大学生对所有权的认知及其文化特点, 罗大华主编 《法律中的心理学》,群众出版社,2010年。14、中国における法心理学の興隆と発展(译文),《法と心理》、第10卷第1号,2011年。15、文化所有意识的法律心理学:日中大学生的比较(日文),《法と心理》,第11卷第1号,2011年。16、How can we study interactions mediated bymoney as a cultural too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Psychology ofDifferences" as a dialogical method. In J. Valsiner (ed.) The Oxfordhandbook of culture and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17、中小学生的消费生活与金钱支付方式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山东、延边四地区为例 《郑州师范教育》 2012年第1卷第3期。18、通过群体间对话的相异文化理解过程:日中大学交流课程的尝试(日文),《国际教育评论》 2012年第9号。19、日韓中越における子どもたちのお金?お小遣い?金銭感覚:豊かさと人間関係の構造 《発達心理学研究》 2012年第23卷第4期。20、反歧视制度与专家话语 载《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马皑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21、虚假自白的心理学与供述分析(译文) 载《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马皑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 科研项目:1、2003-2005年度,日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基础研究(B)(1) (海外),研究课题名:“围绕金钱的儿童生活世界的日中韩越比较研究:儒教文化圈的多样性与文化变容”,研究参与者。2、2006-2009年度,日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国际研究基础研究(B)(1) (海外),研究课题名:“作为文化工具的金钱的习得与东亚儿童的生活世界:从差异的文化心理学视点”,研究参与者。3、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研究课题名:新闻事件作为心理学教学中的例子的应用,研究主持人。4、2010-2012年度,日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研究课题名:“作为联结东亚大学课程的对话共同体的参与过程而生成的团体间相异文化理解”,研究参与者。5、2011年度,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项目,研究课题名称:“文体分析的应用研究:从供述心理学的视点”,研究主持人;
张美常
张美常
张美常,副教授。 教育背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课程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LLM 研究领域英语教学 法律语言 法律翻译 讲授课程大学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英美法律制度、美国刑事诉讼法、美国证券法等 海外经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区)学习 代表成果《元照英美法词典》(合译参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当代司法制度》(合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研究生英语教程—法律英语》(第三版)(参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出版。《法律英语》(上)(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法律英语》(下)(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法律英语听说教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法律英语读写教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大学英语发展趋向:从EGP到EAP”载《高等教育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发表在《中国法律》、、《中国法学》、《中国知识产权》等的法律文章译文数十篇。 代表项目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
刘晓倩
刘晓倩
刘晓倩,女,博士,1989年7月生,湖南衡阳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心理系党支部书记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心理健康、情绪与认知加工发展开设课程: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罪犯风险评估联系方式:779289013@qq.com 教育背景:2007-2011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理学学士学位 2012-2015 中国政法大学心理系,教育学硕士学位2015-201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理学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与所获荣誉: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行业立法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刑科所外聘专家;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体);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团体);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班主任;2022年,北京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团体);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建设优秀案例三等奖;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建设优秀工作者;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1. 刘晓倩,成瘾型犯罪心理.罗大华,马皑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刘晓倩,马皑(2021).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以法律心理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第20期,109-112页。3. Gong, W. , Yi, B. , Liu, X. , & Luo, F. . (2021). The subsequent interruptive effects of pain on atten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6-4).4. Liu, H., Li, X., Han, B., & Liu, X. (2017). Effects of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on social anxiety: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12(4), e0175107.5. 孙浚淞、刘晓倩主译(2017).安德鲁·西尔克主编,反恐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6. 韩布新主编,刘晓倩第八章(2017).老年心理健康.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7. 刘邦惠主编,刘晓倩第一章、第六章(2015).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北京,科学出版社.8. 刘晓倩,刘邦惠(2015).青少年反社会态度量表的编制.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天津9. 刘晓倩,刘邦惠(2014). 国外反社会态度的研究评述. 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北京.10.刘晓倩,刘邦惠(2014).青少年精神病态量表在中国的信效度检验. 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北京. 科研项目:1. 2022年至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辅助下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风险评估预警与干预策略研究,主持;2. 2020-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引导项目,建构中国特色法律心理学学科体系,主持;3. 2021年至今,常德市公安局横向合作课题,心理技术在信访工作中的应用,主持;4. 2019年至今,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引导项目,涉恐罪犯的危险性评估与分类心理矫治,主持;5.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法律心理学,主持;6.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 +”时代“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主持;7. 2021年至今,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的动态评估体系研究,参与;8. 2021年至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首都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形成、作用与培育机制研究,参与;9. 2018年至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22503,参与。
更多精彩MORE >
你要控制孩子的一生,还要他有迎战困难的自控力!
你要控制孩子的一生,还要他有迎战困难的自控力!
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作为家长,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她天天在吃抗抑郁症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跳广场舞。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行,他才不会有一考试就焦虑。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激荡的大年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一代孩子所面对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诚心的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读懂这一代人!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各位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当今都市里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当今都市中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有负责德育的校长,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当今的孩子个性化要求非常高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作为家长,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这是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希望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到底需要什么?图文来源于网络
来,看这!如何巧妙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来,看这!如何巧妙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前几日,在通勤的路上,听到一位陌生人一边走一遍打着电话大声说到:“有这个功能呀!不就在右下角吗?你往右下角看!那个紫色的按钮,点击,对,点击……”哎,真不容易,想要办点事儿,还需远程指挥!其实,自己也遇到过,在使用一些软件时,有些功能觉得它应该有,但是就是找不到,甚至还会百度一下——xx软件的xx在哪儿?使用个APP也算是尽心尽力了!为什么软件中的有些功能我们很难找到?这与信息大爆炸、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有一定关系,但与产品的交互设计也有很大关系。用设计的角度去说就是——因为那些元素没有成功的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用户使用体验中的减分项。对于产品、对于商家来说,用户注意力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再好的产品或功能只有先被用户看到、发现,才能发挥它原本的价值,才能成为产品的增分项,给用户带来更优的使用体验。否则就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甚至变为减分项。那我们应该如何将用户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地方,确保用户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或我们希望用户看到的东西呢?来,看这!利用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来帮你吸引用户的注意力!1、借助视觉重量吸引用户视觉重量是说,交互界面上的每个对象,其实都是会让我们感觉到它的重量的!有些物体即便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中也能看起来比其他的物体要重。一个物体让我们感觉它的重量越大,那么,它吸引的注意力就会越多。视觉重量这个概念很强大,视觉重量是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视觉焦点的重要工具,是一种可以抓住用户眼球的重量。视觉重量告诉我们,大小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较大的元素要比较小的元素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在物理世界中,当我们有两个相同类型的物体时,较大的物体自然也会更重。在二维平面中,这样的认知依旧在影响着我们。视觉重量告诉我们,形状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形状规则的物体会看起来比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更重。这是因为不规则的形状有时会给人一种物体的某些部分被移除的印象。某些部分一被移除,自然也就让人想到它变轻了。视觉重量告诉我们,方向会影响我们对物体(元素)重量的判断。我们发现,垂直的元素看起来要比水平方向的元素更重,而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相比,对角线方向会产生更多的视觉重量。即在视觉重量中,对角线方向的元素重量>垂直方向的元素重量>水平方向的元素重量。这就是视觉重量,可以帮助我们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视觉重量。如果你是设计师,那么,你可以从大小、形状、方向这三方面入手来对交互界面中的按钮、信息等进行调整,吸引用户注意它们、发现它们、使用它们。2、借助颜色吸引用户除了大小、形状、方向外,色彩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重量,比如,深色会让人感觉厚重而浅色会让人感觉轻快。冬季的衣服往往多偏向于深色,而夏季的衣物颜色更加丰富。色彩是设计师们的有利助手,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巧妙的改变元素重量,吸引用户。这里有一些从重到轻的色彩排列,它们依次分别是:红色、蓝色、橙色、黄色及绿色。在设计中,亮黄色也经常会被用到,它可以瞬间吸引住用户的注意力。3、借助对比吸引用户采用对比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比可以将用户的注意力自然的吸引到某一元素上。当某一元素与它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后,它在视觉上也将显得较重,吸引用户。4、借助运动吸引用户相比静止的物体,移动的物体会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来看,这与进化有关,是写入我们基因里的秘密。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经常外出打猎,打猎时也需要躲避一些野兽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移动的物体更加敏感。借助人类的这一特点,设计师们也可有效吸引用户注意,比如,通过一些动图引导用户下一步应该看哪里。5、借助留白吸引用户留白,它本身的视觉权重为零。但它的作用、意义在于留白可以衬托出其他元素,让其他元素引起关注。一般来说,一个物体附近的留白越多,它就越容易受到关注。结合极简主义,在吸引用户方面这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上这5个技巧你了解了吗?当心理学走进生活,走进设计,它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也将让我们在很多方面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知识留住用户,吸引用户,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设计界中必备的隐形技能!图文来源于网络
青春期孩子太难管?12条沟通技巧送给老师!
青春期孩子太难管?12条沟通技巧送给老师!
如何与青春期的学生和谐相处大概是困扰不少老师的难题吧这些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都在急剧发生变化渴望变成大人但又不得不受阅历和成熟度所限制今天,我们就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青春期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解读并分享一些与青春期学生沟通的技巧来吧!老师、家长们一起学起来!01青春期可能要到30岁才能结束我们通常认为青春期是 12-18 岁,正好是初高中阶段,一般觉得孩子到 18 岁就是成年人了。但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 30 岁才会结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为前额叶皮质没有长好。大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额叶皮质。前额叶负责判断、逻辑推理、行为的执行、控制冲动等。但如此重要的部位,却是我们整个人体发展最慢的部分。1988 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平均年龄 22 岁左右,人类的前额叶可以发展好差不多 80% 的功能。近年来研究指出平均年龄延后到了 30 岁左右。所以,不要动不动指责学生,青春期的大脑和成人不同,因为前额叶没有长好,让青少年具备了做事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等缺点,这是受生理发展局限的。不要认为学生一些叛逆行为是有意跟你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贸然批评学生。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面临很多智力上的挑战,这个时期不同学生对比特别鲜明,他们开始真正在很多社会功能、周围的人际认同上找自己的位置,学业上的挫折会很大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心理上可能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很多青春期的问题都被表面的学习和游戏问题所掩盖,其实可以从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以及对一些事情的态度上感受到他们的变化。02青春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这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源于自我独立意识的发展。心理学上有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相关。对于叛逆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反之,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做起来也就没有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解决。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如果我们只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如果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因势利导,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会有一种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0312条面对青春期学生的沟通建议1.给予学生个人空间。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很木讷。2.偶尔跟学生说一些“没用”的话。可以聊八卦、玩游戏,时间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说。如果你跟他聊的都是有用的,他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有用的跟你聊。3.平视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希望自身得到认同,希望长辈与他平等相处,教师要在朋友和教师的角色之间合理转换。4.承认他对。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认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做事方法。5.学会察言观色。青春期的学生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场合,注意技巧,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6.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适当地 “装傻”,不讲究权威,沟通时要尊重学生的尊严。7.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孩子对他人尤其是长辈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反对他所喜欢的,他会感到焦虑和冲突,更容易抬杠。8.不轻易否定孩子间的友谊。9.给点阳光。对学生,要有严厉,但也要有表扬和鼓励。10.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当学生表现出对外表身材的过度在意时,要耐心了解其中原因,不要否定他们内心的真实感觉。11.适度冒险。没有过冒险的经历,不会知道冒险有时是人生的需要,也不会具备避险避害的能力。12.把心放宽。成长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所有人都应该接受,把要求稍微放低一点点,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其实很可爱。他们的叛逆是需要生活教他们成长。图文来源于网络
决策中容易出现的5大心理陷阱,你掉过坑吗?
决策中容易出现的5大心理陷阱,你掉过坑吗?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制定决策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最困难、最危险的工作错误的决策会令企业和个人事业受损有时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决策?决策中又有哪些思维陷阱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影响我们决策的因素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家的直觉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会、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有的还曾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或其他荣誉称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也认为人的直觉很伟大。为此,他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心理决策大致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自动的、不费力的,也常常是无意识的,具有关联一致性;另外一个是有控制的、需要投入的,通常是有意识的,也更倾向于逻辑上的一致,是有规则的。奇怪的是,第一个系统虽然是无意识的,却非常强大,而且大多数人的决定常常是无意识的思维在起作用,有时候无意识的思维还真可谓“功不可没”,就像很多中国企业家正是凭借一次又一次的“无意识”果断决定,让自己及企业获得先机,企业、项目就这样发展起来了,所以这样很多企业家十分相信他们的“直觉”。然而,当直觉变成了“直觉思维”后,就会造成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盲目“过分自信”。最终因为太相信自己的直觉,“一个跟头”掉进深渊,再也出来了。丹尼尔·卡尼曼说:“人们对自身信念的信心并不是基于证据的质量,也不是基于对证据质量的评判,而是基于对他们脑海里建构的故事一致性的判断。”即,人们往往会因为过去是这样成功了,所以认为现在这种判断不会错。“有趣的是,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直觉总是盲目自信,而对自己的执迷不悟毫无察觉。”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也一直在探寻大脑制定决策时的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无意识运用很多常规程序,来应对大多数决策内在的复杂性。这些程序被称为“启发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做距离判断时,我们大脑神经经常依凭的“启发法”是——清晰度与距离成正比。一个物体越清晰,我们的大脑就会判定它的距离越近,越模糊,我们就认为它距离越远。这种简单的心理捷径有助于我们连续对距离做出判断,并在我们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像大多数启发法一样,心理捷径并非万无一失。研究表明我们在决策思维中存在一系列类似缺陷。其中一些如同人们对清晰度的判断,属于感知错误,其他则以偏差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思维中出现的非理性反常现象。这些缺陷的危险在于其隐蔽性,因为它们已融入我们的思维过程,即使我们落入陷阱都很难识别。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5个常见的决策陷阱思维!决策中常见的5大心理陷阱01“锚定”陷阱先来看一组“问答”实验,请两组人分别回答以下问题:01组.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3500万吗?2.你猜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02组.1.土耳其的人口超过1亿吗?2.你认为土耳其的人口有多少? 实验证明,人们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都受了第一问题的影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第一个问题数字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说明心理学中一种常见而有害的现象,即“锚定”效应。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锚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意见或晚报上的一个小数字。在商业中,最常见的“锚定”是先例或趋势。市场策划人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去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但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是“锚定”。聪明的谈判者很善于利用这种“锚定”效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选择有利的数据和事实说服对方,让他们屈服。举例来说,现在有一家公司要在开发区设一个办事处,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找到了一个位置和设施都比较理想的商务楼,于是安排与这家房产商见面。房产商一开始提出的合同条件如下,租期10年;每平方英尺每天租金2美元,每年价格随物价的上涨幅度而定;所有室内的改装费用由租户自理;10年以后由租户决定是否延长租期。公司派出的谈判代表做出了反馈,他们接受了大部分条件,只是把价格往下压了一些,并要求房产商承担一部分装修费用。其实,这家公司本来可以通过谈判取得更多利益,如把价格降到市场较低价,两年一次调整价格,规定价格的上限,规定延长租期的各种条件等。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思维被房产商的合同文本限制死了,他们掉入了房产商所设的“锚定”陷阱,他们为此多付出许多租金。如何才能绕过“锚定”陷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注意不要限制顾问、咨询员的思维。在向他们介绍情况时,要尽量客观公正,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特别注意在谈判时不要受对方所设“锚定”的影响。在不为对方提议所限的同时,寻找恰当的时机,利用“锚定”效应影响对方,从而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02“现状”陷阱让我们先再来看一个实验:给10个人每人发一个小礼物。礼物分两种:一种是一只漂亮的杯子;另一种是好吃的瑞士巧克力。这两种礼物价值相同,并且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与其他人交换礼物。按理说,应当有一半人会去交换手中的礼物,但结果却只有一个人这样做了。什么原因呢?是“现状”效应在起作用!这种“现状”陷阱隐藏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是一种自我利益保护心理。要打破这种“现状”,就要采取行动,而行动本身又意味着风险,承担风险就有可能面对指责并进而后悔。维持“现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这是减少我们心理压力的途径,但在同时,却失掉了机会。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当我们的选择越多时,我们越容易受“现状”的影响。如果你想挑件衣服,商店里的衣服品种越多,你的选择就越困难,你对自己最后的选择可能还越不满意。公司里碌碌无为的员工一般并无多大风险,但如果有新点子,却做错了事的人,则有可能会招致一顿指责,甚至被扣奖金,炒鱿鱼。许多公司在实施收购后,都不愿冒险立即采用一种全新的合理的管理方法,一个典型的理由就是“等形势稳定一下再说”。其实时间拖得越久。现有的结构影响就越牢固,改变起来就越难。对付“现状”陷阱有什么办法?牢记自己所订立的目标,随时审查自己是否为“现状”困扰,现有的情形中是不是有你成功的障碍。一定不要把“现状”作为你的选择,去发现其他的可能性,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不要夸大自己的成本或努力,这样做只是在自欺欺人。记住对“现状”的渴望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将来的“现状”与今天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你有比“现状”更好的选择,不要害怕付出努力,逼迫自己去实现它。03“有利证据”陷阱假设你是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经理,现在要做一个决定:是否取消增加机器设备的计划。因为你担心公司出口业务的增长不会持续下去,另外你还担心出口地的货币可能会贬值,从而影响你的产品竞争力,最终会减少出口。在做决定以前,你请教了一位老朋友,碰巧他最近刚刚否定了一项扩建计划。最可能的结果是:他力劝你赶紧取消机器设备的采购计划,那你怎么办呢?先别忙着做出决定,因为你有可能会掉进“有利证据”陷阱。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如何绕过“有利证据”陷阱?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尽量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有利证据”?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惟命是从”的下属。如果你的顾问或咨询师一一直都在说:“是,对。”那么要赶紧换个人。04“结构”陷阱看一个实例:新泽西和宾西法尼亚是美国两个相邻的州。为了减少车辆保险费用,两个州都在法律上做了类似的修改。其内容是:如果驾车者放弃对某些交通事件的起诉权,他们可以少缴一些车辆保险费。但在表达方式上,新泽西州的法律规定:“你自动放弃某些交通事件的起诉权,除非你另外声明。”宾西法尼亚州的法律则规定:“你拥有所有交通事件的起诉权,除非你另外声明。”其结果是,在新泽西州有80%的人选择了有限起诉权,而宾西法尼亚州只有25%的人做了同一选择。仅仅由于法律条文的措辞不同,新泽西州省下了2亿美元的车辆保险费和诉讼费。这就是“结构”陷阱的影响,如何设计问题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决定。如何防止“结构”陷阱的出现?不要机械地接受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还是别人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问法。尽量由自己提出一个辩证的、有利又有弊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要不断怀疑问题,特别是在最后,更要看一下改变问法对决策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当别人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参考时,想一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试着与自己的做一下比较。05“记忆”陷阱还是让我们先用一个例子来阐述“记忆”陷阱的作用——这里有两个名单,每个名单里都有相同数目的男女。第一份名单里的女人和第二份名单里的男人大都是名人,实验证明,大多数人都认为第一份名单里的女人多,第二份名单里的男人多,这很能说明“记忆”陷阱的力量吧。我们经常会根据过去来预测将来,那么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在头脑中留有深刻记忆的事件无疑会产生“记忆”陷阱,使我们的思维离开正道偏向另外一个方向,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如何防止“记忆”陷阱的出现?仔细审查你的各种预想,确信它们没有被你的“记忆”影响;对于一些较随便的数据、也要注意收集;决策时刻要走出你的“记忆”,尽量减少特定或重大事件给你的思维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思考,但有时它不但不会帮我们,反而会阻碍我们。在决策的每一时刻、每一环节,错觉、偏见和心理的种种小把戏都在影响着我们。但如果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和危害性,我们至少可以测试和约束自己,找出自己的主观错误,采取行动来避开这些决策的陷阱,无论如何,防患于未然是最佳途径。图文来源于网络
在“假靳东”的背后,藏着多少“真缺爱”的婚姻!缺爱的婚姻怎么破?
在“假靳东”的背后,藏着多少“真缺爱”的婚姻!缺爱的婚姻怎么破?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抖音中会上演一场名为【真假靳东】的剧目。我想,靳东本人及靳东的团队怎么也猜不到自家明星会因【六旬追星女子闹离婚】事件而上了热搜!近日,网上曝出一则乍看哭笑不得,细思悲伤心酸的中老年追星事件。话说,有位名叫黄月(化名)的六旬大妈,今年初起开始沉迷于抖音视频且疯狂迷恋起了演员靳东。在抖音中与靳东(假靳东,视频特效合成)频频互动,茶不思饭不想,对假靳东的每场直播带货也会准时关注。而假靳东也会对大妈嘘寒问暖,一口一个姐姐,把大妈的心握得死死地。大妈的老伴察觉不对,好心提醒。然而,换来的却是分床睡、争吵、离家出走去长春找靳东……大妈声称自己已和演员靳东通过网络谈恋爱多时,靳东不仅会娶自己,还会给100万、一套房。当众人劝说这是一场骗局,抖音中的靳东是合成的、假的时,大妈依旧坚信靳东不会骗自己……这只是个案?大妈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大妈的心理健康是需要及时调整,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疏导!但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发现,可悲而心酸的是【大妈不是个案】!在【假靳东】的抖音号下,还有很多对【假靳东】痴迷不忘的已婚女性!在这些姐姐的留言中,有条留言格外扎心。这条留言这样写到“我是他家老黄牛,累了苦了有谁理解?他整天喝酒还打架,我受尽了人间苦无人过问,这一生我受尽人间酸甜苦辣,就落个女汉子的名分,我忍我忍还是为了这个家……”姐姐们痴迷的不是靳东,而是一份关心、在乎、温暖的爱!随着事件的报道,在其他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更是扎心——我一点也不想嘲笑她们,我跟她们一样结婚生娃了,但我也是缺爱的人。我只是学历比她们高一点,有一点判断力,但不代表我心里的洞就可以填满了,也不代表高级一点的骗局就不能骗我了。大家都一样的孤独,谁又比谁更高贵呢?在【假靳东】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真缺爱】的婚姻?很多、很多……缺爱是种什么感觉?是种不被关注,不被在乎的感觉。不被关注,不被在乎是种什么感觉?是自己的付出不被看到、理解,自己的内心想法不被倾听的感觉。缺爱的婚姻也许是因为父母包办或出于某些苦衷,俩人从开始就不曾相爱。也许是因为相处方式问题,让本来相爱的两个人在婚姻中走着、走着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缺爱的婚姻还有希望吗?我想,如果是相处模式问题,如果双方也都愿意尝试改变的话,那还是有希望的!爱情不只有3月(爱情3月论),一些心理咨询中的技巧能够帮助你把爱留住,让爱更持久!留住爱的方法不是让你准备一份怎样惊喜的礼物便可立竿见影,而是日常彼此间的倾听与表达。彼此间的倾听与表达会让彼此感到被关心,被在乎,被理解。你多久没有好好倾听对方讲话了?你的表达是在述说自己的感受,还是在指责对方?你真的知道如何去倾听与表达吗?倾听对方,让彼此感到被在乎的关键得了,得了,你别说了!等等,我可没这么说,是你……多么熟悉的争吵台词,几乎每家都用过类似的措辞。打断对方的诉说,仿佛就是在向对方关闭一扇门,门关上了,被拒之门外的心也就凉了,心凉了,爱就消失了。缺爱是不被倾听,不被伴侣在乎的感觉。在沟通中,我们往往理智上知道要去倾听对方,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好的。但沟通之中,争吵之时,就是按捺不住自己的表达欲,这个怎么破?在心理咨询中,倾听的能力也是咨询师必备技能之一,为此也会刻意训练。在训练时,有着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到夫妻沟通之中。这个方法也像是个小游戏,游戏规则如下:随意选择一件物体(不易过大,过重,能轻松手握即可),夫妻双方谁拿着这个物体,谁可以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只能倾听,不能开口说话;当手持物体的妻子/丈夫说完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后,说一句“我想说的说完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并把物体交给对方。当物体交给对方后,对方便可开口说话,而自己只能倾听。反复交换进行,直到彼此想说的内容全部表达完成。这个方法巧妙的解决了沟通中插嘴、打断的问题,让诉说者充分的表达,也让彼此逐渐学会有耐心的去倾听。婚姻中的插嘴、打断会让我们感到不被在乎,频繁的不被在乎,怎能不让我们对爱产生质疑?最终走入缺爱的婚姻。倾听对方是一门需要练习的技术,它是让彼此感到被在乎,被爱着的关键。好好说话,让你我继续婚姻的前提我记得我和你提到过,我这阵子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为什么你就是不能理解我!你去问问,你这样,谁会认为你讲道理……又是熟悉的争吵台词,又是几乎每家争吵中都有过的类似措辞。有时,我们的表达措辞仿佛就像一把利剑,深深的刺向你的伴侣,遍体鳞伤,怎还有爱可言?缺爱是不被看到,不被理解,不被伴侣关心的感觉。在沟通中,有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的本意是沟通、解决问题,还是开启一场场无休止的争吵呢?心理咨询也很讲究沟通措辞,表达技巧。有些技巧,我们可以借鉴到夫妻沟通之中。1、少用一些“为什么”“为什么”会让人感到被指责,你可以用“我感到”来代替“为什么”,比如,我记得我和你提到过,我这阵子工作很忙,压力很大,但我感到你还是不太理解我的压力……比较起来,是不是柔和很多,也让人更有继续沟通下去的欲望,以及也传达出了渴望被理解、被关心的内心诉求?从今日起,请为“为什么”寻找一些替换词,你们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加顺畅,关心与爱也会随之绽放。2、把“你”、“大家”换成“我”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会用“你”去进行表达,有时也会拉上张三李四,凭空组成个“大家”去表达。但无论是“你”、还是“大家”,其中包裹着的真实主角都是“我”(你自己)。我们的言行也只能代表我们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不必再为它穿上一层外衣,用第一人称“我”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就好了。比如,你刚才的做法让我感觉有些不讲道理,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更加真诚,也更加容易让伴侣接受。同时,也让对方了解到,你也在关注他的想法、言行。3、积极关注,表达感谢在心理咨询中,有个名词叫【无条件积极关注】,它很强调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注。转念迁移一下,在婚姻中,其实我们也应强调对伴侣的积极关注。比如,看到对方的付出并给予表达感谢。也许,有人会说,一家人何须说什么谢谢呢?“一家人”不等于“理所应当”。“谢谢”等于“你的付出,我有看到并记在心中”。这样的谢谢,这样的被理解谁不需要呢?在婚姻中,我们仍需看到对方的付出并给予感谢。有些话不说,就会憋出问题。万万没想到,假靳东事件的背后,竟暴露出如此众多真缺爱的婚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渴望被爱的感觉。体验到被爱的感觉也许就在那一瞬间,但却能让我们铭记一辈子。被爱的感觉是需要伴侣们去共同创造的,愿这些心理学技巧帮助我们去搭建一个个充满爱的家庭,让缺爱的家庭越来越少。图文来源于网络
心理专家: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心理专家: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辈人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位心理专家关于当今时代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成长轨迹及心理状态的解析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但愿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陈默,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01当今孩子背负沉重的情感负担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02当今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03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广老师们听了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04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05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06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那么各位,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各位注意,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07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我想问在场的幼儿园家长们,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图文来源于网络
8点打通今天管理者必备的教练技术领导力!
8点打通今天管理者必备的教练技术领导力!
激情、承诺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欣赏身边的一切心甘情愿的付出感召更多人参与从而,创造更大可能性开创共赢局面这就是教练技术领导力的核心领导力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素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教练式领导力已然成为时代趋势在今天这个注重协同运作的时代管理者应当从原来用理性、头脑分析层面转向更多地运用情绪智慧来创造联结 注重情绪情感的领导力 恰恰是教练技术领导力的精髓其包括激情、承诺、付出、信任感召、共赢等八个方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下教练技术领导力八方面以供广大管理者借鉴、学习教练技术领导力8点支招激 情激情产生的原因是出于真我价值,它的出发点是自我的自由选择,它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活出真我。激情是一种生活态度,真我的自由的人生态度,它是精彩人生的原动力。激 情:非冲动、非热情的情绪、非短期行为,是内在的一份素质,伴随终生。因:真我价值,需要挖掘,替代价值会导致方向迷失。道:自由选择,源于内心的自由,人性的自由是内心抉择的结果而非环境使然。术:活出真我,没有面具的真实表达。领导技巧:挖掘愿景。承 诺承诺的实质是自律,因为别人相信你的承诺是基于你的诚信。为此,最有能力实现承诺的,是我们自己。任何承诺看起来是对别人承诺,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承诺于自己的自律。承诺是人与社会与他人交往之本,是自己的立身处世的品牌。承 诺:承担你答应的事物,承是行为,诺是应,行为而果,实现承诺的方法是聚焦。因:自律,自我管理的方式。道:诚信,是心理合同,非正式的,可以变更的。术:聚焦,表现==潜能—干扰 聚是潜能。教练技巧:确立目标。负 责 任负责任是一种心态,对待事物或者生命的心态;自己是责任的主体;自己的行动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故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现在所得到的一切负责。尤其赞同你在一件事情上有多负责任,意味着你在这件事情上有多大的影响力,当我们主动承担责任时,自己就成为事件的主体和领导者,我们的行为理所当然影响事件的进展,从而发挥它的影响力。负责任:事前控制结果向好的方向行驶。因:无区别,心态存在差别是源于欣赏。道: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术:主动。领导技巧:制定策略。付 出付出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为对方考虑的真心。同样,付出亦是基于心中的大爱,真正不计较回报的付出背后是有着深厚的爱和广阔的胸怀。付 出:为对方真心的考虑,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付出背后深藏的原因是隐含的很深的自私。因:自私,人的本性,存在的。区别:小人舍义取小利 圣人舍利取大义,放眼天下,追求义和道上的境界——老子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老子。道:喜欢,付出是快乐着他人的快乐,最终是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术:无我。教练技巧:贯彻执行 执行力。信 任信任跟别人无关,信任与自己有关,当我们任凭别人时,主动在我们身上,敢于信任对方是基于心中的无惧,信任的表现方式是放弃控制,信任别人就是相信自己的结果。因此,信任取决于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是否信任、决定因为什么理由而信任。信任的实质是对自我的肯定。信 任:是基于心中没有恐惧,是放弃控制,没有因果关系,是有选择的负责任。因:创造,是别人缺少的领导才能。道:无惧。术:放弃控制,有信任的能力,有能力搞定,不信任对方,因为有很大的恐惧。教练技巧:有效授权(负责任的扶上马送一程)。感 召感召是通过教练行为激发他人的理想,从而促使其自觉自愿采取的感动并召唤他人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教练认为,感召的前提必须以当事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基础,并以共同的目标、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驱动力,从而激起的行动力量。感召也是当事者魅力的尽情挥洒和创造。感 召:激发他人理想,从而自愿采取行动,是影响、改变他人行为和心态的能力,是激发人自愿行为的能力。因:理想,感召的起点,是坚信自己的理想,会产生激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老子。道:印证,非权利影响力的提升。术:启发,“别人愿意”开放式沟通,把对方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领导技巧:积极沟通。可 能 性可能性是人生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和最变幻莫测的生存元素。可能性精神和意志的发动机,可能性是人生程途的永动机。它可能有存在于不可捉摸的命运之中,亦可能存在于我们人生程途的某个幽暗的角落。于自己而言,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似乎太有哲理,太有魅力了,同时,也太有人生诱惑力了。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人的局限性却往往使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可能,并认为是唯一的可能。因此,可能性首先产生于我们自己的信念和心态上。只有敢于突破信念上的屏障,超越自我心态信念和行为上的条条框框,改变宿命论的因果推理,新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出现。至于我们生命中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和状态,那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必然了。可 能 性:放空自己的心态。因:空,用归零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对立面(满)则无可能性。道:谦虚,是一种心灵环保,可以排除杂务,保持心中洁净,可以空出更多的空间,可以去学习,拓展自己的信念和事业,把更多的盲点变成知己。术:探寻,是开发一个自由的空间,找到一个最有效的方法。领导技巧:创新思维。共 赢共赢是现代社会最佳的合作模式,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最佳的平台之一。它是一种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取向,实现自我的、高远的价值取向。心中有气度的人,才有共赢的心态,以尊重为出发点的人才可能实现共赢。而对外在环境和他人的体谅则是共赢的表现方式。共 赢:是心中有气度的领导才有的心态,以尊重为出发点,才能实现共赢。因:气度,大格局,大胸怀,才能众乐乐;气度决定共赢范围,成就大小,知道让步,以退为进,让别人赢,则能获得更大的赢。道: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术:体谅,承认人是有差别的,多为他人着想,君子是为同而和,小人同而不合——老子。教练技巧:团队建设。图文来源于网络